题记
因为“喜欢打架”,他走上了拳击道路;
因为“不想放弃”,他步入了职业拳坛;
因为“热爱拳击”,他开启了裁判之路……
对于喜欢拳击的拳迷、特别是海南省的拳迷来说,符开省是一个早已耳熟能详的名字。从专业运动员,到职业拳击手,再到如今的国家级拳击裁判,符开省在拳坛拥有着比不少拳手更丰富的职业体验。在别人眼中,不断切换身份的他显得高深莫测;而在他自己眼中,这一切都只源于最初的那一句“我爱拳击”。
梦起·那年:遇见教练,改变了我
“如果不是张轲教练,也许我现在只是海南农村里一个普通人,不可能有今天的这些成就。”——谈起自己的拳击之路,符开省如是说道。在他眼里,命运的转折点正是发生在遇见恩师的那一刻。
时光移轴,镜头回到年夏天,彼时海南省拳击队教练张轲将选材目光定焦在了临高、儋州、昌江和乐东等地,在张轲看来,海南西部地区的小孩儿身材都属于瘦长型,无论是控制距离还是爆发力,都属于适合练拳击的好苗子。最终,张轲从这些地方挑选了一批年龄在14-15岁的拳击“毛坯”小孩儿,符开省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我是抱着参加夏令营的心态来的,因为自己本来就爱打架,也有着许多男孩子小时候都会有的武侠梦,既然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就来试试吧。”回忆起初入海南高体时的心情,符开省用了“来玩玩”三个字形容,却不曾想过,这一“玩”,便是17年光景。
初入队时,海南队的训练强度非常大,几乎可以用“魔*日程”来形容这批小队员们的日常生活,训练密度和强度至今仍让当年这批队员记忆犹新:最多时一日三练,每天训练时间能达到7小时甚至更多。为了锻炼体能,光是跑步,张轲便要求队员们每天跑5公里到10公里的距离。迄今回忆起来,就连张轲本人也在不少场合公开感叹:“那批队员,确实吃了很多苦,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这样的魔*训练吓退了不少运动员,而符开省最终咬牙坚持了下来,原因无他,只是一种纯粹而质朴的热爱,“练着练着,从玩玩看的心态中发生了转变,发现自己真的爱上了拳击这项运动,所以再怎么苦和累,也都无所谓了。当然那时候累了想家了,也会哭,但现在回过头来看,一切都是值得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符开省的坚持在进入省队后两年得到了回报,年的全国青年拳击锦标赛上,17岁的他夺得了亚*,这个奖项的获得,不仅让符开省所有的坚持努力呈现了应有的价值,也让海南拳击在全国范围内再一次扬眉吐气。
在此之后,符开省代表海南队南征北讨,参加过国外国内大大小小多项赛事,为海南拳击扬名天下的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他本人在十余载的拳坛打拼中,收获最大的却是“拳击精神”四个字,“17年前我就是一个拳击小白,走到今天,荣誉成绩都有过,鲜花掌声也都收获过,但拳击给予我最大的财富,还是拳击精神,永不后退,永不言弃,勇往直前,勇于担当。所以无论何时你问我,我都会说感谢命运让我遇见了教练,感谢教练让我爱上了拳击,感谢拳击让我拥有了一切。”
转身·战职业:告诉世界,我很优秀
但命运对符开省,却也并不总是如此眷顾。在征战体制内赛事的十多年中,符开省拿过全国冠*,也打过不少邀请赛事,但全运会却一直是他迈不过去的一个坎儿。12年间,符开省经历了-连续三届全运会,级别也从57公斤级升到了64公斤级,但距离全运领奖台,却总缘悭一面。而与他同期进入省队的同门师兄弟、被誉为“海南拳坛双子星”的麦清贤与游伦海,已先他一步达成了这一成就,为海南拳击在全运会上摘金夺银。
“同门师兄弟,看到他们取得成就非常开心,但也难免会思考,是不是自己真的就不行,能力真的就不如他们呢?”这些年间,这样的自我拷问不知在多少个深夜,萦绕在这位已不再年轻的名将的梦中。年,不愿就此向命运低头的符开省作出了转战职业拳坛的决定,“拼职业吧,我要证明给大家看,我很优秀!”也正是这一决定,让符开省的拳击生涯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作为一名速度型选手,符开省的技术优势在规则更为宽松的职业擂台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凭借着追求极致进攻的漂亮打法,符开省在职业拳坛上迅速占据了一席之地,两个赛季7战6胜1负,1次KO的亮眼战绩,让他得到了众多拳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