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等兵28年光影岁月港片未来何去何从nvit50y1 [复制链接]

1#

一等兵:28年光影岁月港片未来何去何从


作者:一等兵28年的光影里,曾有多少经典让我们无法难忘,28年的岁月中,又有多少故事会让我们记忆犹新,在香港电影日趋衰落的今天,迎来了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作为香港电影最重要的盛典,港片依旧是受人关注的主体,只不过关注角度已经从港片趋势转为命运。从众多奖项分布情况看,港片虽已发力却无法重现昔日辉煌,更多合拍片站到了主力位置,而在港片绝地反击的趋势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关于香港的记忆和回味。影片《天水围的日与夜》凭借出色的口碑和文化影响顺利地拿下了最佳女主角、女配角,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4项高含金量的奖杯,而另一纯粹港片《文雀》却没有丝毫收获,香港的记忆难道已经沦落到平淡生活?合拍片则呈多种形式,既有较高的票房也有不错的艺术水准和口碑。《叶问》拿下最佳影片,《证人》顺利地拿下了最佳男主角、男配角奖项,《赤壁》和《画皮》等则包揽了众多的技术类奖项,合拍片已经顺利跻身并呈上升趋势,而逐渐减少的港片也在向我们传达着衰落与萎缩的信号。《天水围的日与夜》让许鞍华洗尽铅华收获成功,而杜琪峰老当益壮却无法重振“银河映像”,而他们个人的成就已无法改变大的趋势与割据。事实上,从上个世纪内地电影市场回暖开始香港影片已经开始走向末路,*金十年的结束宣告港片从此开始沦为内地市场的补充,而2000年的李安的《卧虎藏龙》,以及2002年《英雄》开创的中国式大片已经稳稳地把电影市场内地化,港片的辉煌一去不复返。在信息时代内地消费市场的主流群体——年轻人对文化消费已不再单一,文化的多元性促使各方电影人不断调整,而处在国内外市场夹缝中的香港电影已经无法树立其引导主流消费文化的重任,在这种情况下,合拍片成为港片保留发展的最好途径,因此大批影人北上,合拍片逐渐增多,港片更多的资源和人才倾向于内地市场。虽然拥有内地超高票房的《赤壁》、《非诚勿扰》无法吸引香港本土市场,但香港本土市场不足以支撑起港片的明天,人数众多的内地人群以及不断完善的市场才是香港电影的淘金地。28年足够让一个呱呱坠地的孩童长大成人,28年也让我们也看过了太多的浮沉,这不断增长的年轮其实也在见证着香港电影近年的兴衰。虽然港片已经无法再独自挑起娱乐的大梁,合拍片已经在其体系中占有了重要地位,但我们对港片的关注却丝毫没有因为这样而少,反而是俞发增多,因为有爱,我们在关注,同样是因为爱,我们在坚持。在香港电影的唱衰的今天,透过金像奖我们看到了香港电影的前世与今生,面对港片无法预知的前途,空自感叹,港片不死,只是垂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