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绿华镇绿港村,优美的绿荫湖畔蜿蜒着一条乡间小路,直通奥运冠军、世界拳王邹市明拳击训练基地。“注意腿,精力集中,稳住!”走近基地,能听见一阵阵呼喊声从场馆内传出。记者了解到,去年9月底建成的这个拳击训练基地目前已恢复训练,来自全国各地的队员们正接受封闭式培养,为转型成职业拳击手做准备。
上海是中国拳击运动的发源地,从这里走出过一代又一代拳王。崇明这个拳击基地的墙上,张贴着邹市明夺金的巨幅照片。训练基地周围树木葱郁,花果繁茂,基地内的小队员们在装修一新的场馆内努力训练。直拳、勾拳、刺拳、躲闪……大家一边通过练习提高反应速度,一边不断改善进攻招式。“这边环境好、空气好,基地空间大,非常适合运动员训练。”站在拳台旁指导的教练张华望告诉记者,对于运动员而言,训练环境很重要,崇明空气清新,对于队员训练后的快速恢复很有帮助。“另外,跟市区比较的话,这边更安静些,运动员能更加专注地投入训练。”
张华望是国家一级拳击运动员,曾担任乌克兰国家队教练助理、希腊国家队教练助理。去年,他正式成为邹市明拳击训练基地职业战队教练,延续自己的“拳击梦”。看见记者走进基地训练区,他招了招手示意队员们继续训练。“他们都是‘00后’,最小的才16岁。”跟着张华望走进训练场地,只见训练区内配备有训练沙包、体能恢复训练器材等配套设备。另一侧,则是一个7米×7米的国际标准拳击台。张华望介绍,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名叫王天宇,曾是江苏省常州市队队员,身材高瘦的他打起拳来杀气腾腾,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对手,挥舞的双拳虎虎生风,每次击打时,嘴里都要发出“嗒嗒”的喊声,气势逼人。
“我们从小都有一个‘英雄梦’!”队员薛雷从小酷爱武术,曾就读于河南塔沟武校,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教练选拔到拳击专业,从此以后慢慢喜欢上了拳击运动,一练就是十年。“趁着年轻,就得拼一拼!”19岁的高烽上周刚去基地报到,他告诉记者:“我十分喜欢拳击,经过前期学员海选,很荣幸有机会来到这里接受更加系统、专业化的训练。在这里,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我们都用来专心训练。”
虽然训练艰苦,但大家的眼神中都充满希望。“既然选择了拳击,就是选择了坚强!这些孩子正以饱满的热情,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张华望说。记者了解到,这个训练基地前身是村里一个老厂房仓库,如今并不只服务于拳击教练和学员,也会对去绿港村的游客开放,还将陆续通过拳击科普、拳击赛事、拳击vr体验、拳击表演等活动,让市民游客充分感受拳击文化。
栏目主编:唐烨
本文作者:茅冠隽季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