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象棋与拳击竟能混合赛文武兼修的中国武术 [复制链接]

1#

《象棋与拳击竟能混合赛!文武兼修的中国武术乃其祖师爷》

荷兰行为艺术家伊普·鲁宾,在看了漫画家恩奇·毕拉的作品——《寒冷赤道》后,对其中所绘的奇特跨界比赛场景,不禁震惊和迷住了:

在一场拳击赛上,两个对手先比拳击,再下国际象棋,最后综合评定胜负。

这给伊普的启示是:“战士能成为智者,而智者也能成为战士”——武者,不应只是五大三粗、孔武有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而也应是人类智者、聪慧的象征;文武之道的兼修,才是最完美的竞技比赛。

于是,伊普创立了“世界象棋拳击组织(WCBO)”,该组织的座右铭是:“搏击结束于拳台,战争只发生在棋盘”;比赛规则为,比赛共11回合,其中象棋赛居多,为6个回合;拳击则为5个回合——当然,如果双方难分胜负时,就用拳击点数,作为最终判断输赢的依据。

年,首届国际象棋拳击世界锦标赛,在阿姆斯特丹举办,主席伊普·鲁宾参赛,因对手在国际象棋比赛中超时,他于是夺得世界首冠。年时,世界国际象棋联合会主席伊律诺夫,也饶有兴趣地参加了国际象棋拳击赛。

据统计,“国际象棋拳击赛”的申请参加者中,六成是拳击背景,4成为国际象棋背景。看来,文与武不搭的搏击比赛成规,要被冲破界线,让文武跨界、文武之道成一体,会越来越多地出现了。

试想,如果让泰森与霍利菲尔德,打5回合拳击比赛之间,还要梅花间竹着6局国际象棋比赛,那将是多么好玩有趣啊!狂暴中糅合着儒雅,这种魅力的竞技,天上少见——那么,这样的象棋拳击比赛中,还会出现泰森啃得霍利菲尔德的耳朵鲜血直流之画面吗?

这样的文武跨界竞技,很容易让人想到中国的传统武术文化——而西方的搏击,似乎给人的更多是一种暴力的直观感觉,其与文化好像不太搭脉。

像西方拳击比赛前的互喷、叫嚣与挑衅,在中国武术竞技中,很少见到。中国武术文化更讲究点到为止、以武止戈;武只是工具,文才目的。

所以,如果看古今中国武侠小说,最迷人的,不是打斗得多么血雨腥风的画面,而是不为所见、却无所不在的功道,这才是武学大师的风范。当然,这会不会让一些中国的太极大师,要更有作为了呢?

比如,在去年武林风波中,说是没敢用“内力”,否则会要人命的“雷公太极”掌门人雷雷;还有见招拆招创新了绝技——“三十七计之拨打妖妖灵”的马保国太极大师;还有丹田弹物、弹美女的王战海太极大师;以及能“隔山打牛”的闫芳太极大师,他们的功道,似乎更有文武兼修的绝世高手风范了吧?

像武侠作品中,以笔为武器,以棋盘、棋子作“刀枪”,更令读者迷恋与崇尚——这正是中国人那种“武定江山、文获天下”思想的体现。

所以,像当今中国搏击选手中,如爱读爱炫英文书的邹市明,如果他一边与日本送酒工木村翔比赛拳击,一边每局中间来一局演讲、辩论——像邹市明卫冕战上,虽输给了木村翔,却在赛后发表了感人泪下的长篇演讲,如果有此类文武间杂的比赛,日本送酒工将会输定了,估计木村翔只能徒呼:“何以解忧,唯有酒乎”了吧?

还有,像中国自由搏击界中,近年来大炒热炒成名的“武僧”一龙,他特别爱秀其佛思禅语,还常表演书法秀——那么,如果让去年吊打得一龙现了原形的世界第一的西提猜,与一龙再比一场;其中2局比搏击,3局比书法,西提猜岂不是未比即输了呢?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