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72953.html昔年读书时,林达这个名字就已经在同学间口耳相传中颇为响亮,但真正读完这本《历史在你我身边》已经是毕业多年后的事。正如同那句略显煽情的“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一般,那些热爱阅读、热爱思考的人,都会和林达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相遇。或许我们会从林达这里“毕业”,但热爱终究能指引我们重逢。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会遇到我们心爱的作家。刘瑜就曾经开过一个玩笑式的比喻,如果说读福柯、布迪厄是手握(时下最新款的)iPhone4,那么读周国平就像手握iPhone1,读刘小枫是iPhone2,读亨廷顿是iPhone3。但这决不是说,我们应该跳过周国平、刘小枫和亨廷顿,直接去读福柯……相信绝大部分人无法读下来。没有一个阶段接一个阶段的储备,没有一位位作家通过作品替我们打开更广阔的大门,我们的视野也不会越来越开阔。而当我们回首又遇到林达时,是不是应该感谢这位曾经为我们打开大门的人,是不是应该温柔地道一声感谢呢。
林达(美籍华人作家夫妇丁鸿富和李晓琳合用的笔名)
故事与历史虽然以“历史”为题,但这本书并非讲述“上下五千年、唐宋元明清”,它以故事为主,融合林达的解析和思考,将一幕幕发生在中国、欧洲、中东、印度和美国的故事徐徐拉开。与林达的其他作品相比,这本书更多地将观点和思考隐藏在故事中,加上林达的个人经历与感受,显得并不那么“理性”和“系统”,许多读者评价其内容参差不齐,其实也和本书并非针对单一主题写作,而是将不同题材的文章筛选结集有关。但“一本回忆录就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基于这样的观点,林达为了避免“当我们都离开这个世界,人们会不会认为,这只是我们这代人编造的故事”,通过自己的讲述,让一个个“小人物”的“个人故事”鲜活地跃然纸上,他们也因此构成了“我们身边的历史”。正如辛德勇所言:“时间在逐渐离开人们远去,远去的人类生活,就是一个接一个的‘故事’,这也就是历史。因而,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时间在不停地塑造历史。另一方面,当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回望这过去了的历史时,又是时间,常常会阻隔他们的视线,使得眼前的情景一片扑朔迷离。”所以研究历史,在辛德勇看来就是“拨开障眼的迷雾”,林达的这本书,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这一效果。
《历史在你我身边》
特权与公平这本文集中最让读者称道的篇章有《“杀君马者道旁儿”》《亚马逊热带雨林里的信仰之路》《大师作品背后的“羞涩笑容”》《圣雄甘地和非暴力之父》等等,但有一篇短文《一段“佳话”》同样发人深省。文章说的是齐白石老人一生节俭,加之勤奋且高寿,故而积蓄颇丰,老人为了资产保值增值选择购置田产,加以出租,在当时也是顺理成章之事。然而到了上世纪50年代,随着土地改革,“地主成分”眼看就要落到老人身上。在此性命交关之际,老人被迫以一封书信上达天听,得到了“最高指示”,虽然田地被悉数没收,但“帽子”并未扣下。当时经办此事的官员是颇有文人风范的湘潭县长兼县委书记杨第甫,事后他拜访齐白石老人,九十六岁高龄的齐白石作一幅荷花画相赠,并连署了三个“白石”,表示“再三叩首”。杨第甫很珍视这幅画,也将其作为传家宝代代传承。如果抛开“佳话”温馨的外衣,我们不免怀疑,齐白石老人因“土地是卖画所得”免于灾厄,那其他地主的土地难道就没有“正当所得”?齐白石老人因其名望,得以拥有特权,显然造成了法律面前人与人之间并不平等的情况。诚如林达所言,当我们认为司法会被一个批示、一封信甚至一句话所改变时,我们就会对司法失去信心。我们会在遇到问题时,向齐白石老人一样找通道,托关系,而且被我们认为“理所应当”。在林达所述的其他故事中,特权与平等这个话题有着不少含蓄的表现。比如一代拳王余吉利从困厄中重新燃起希望,背后就有总设计师接见世界拳王阿里并对拳击运动加以肯定的影子。余吉利经过多方奔走,终于解决了退休金问题,也与林达撰写其故事并在《南方周末》发表不无关联,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应该算是一种“特权”,当然,这样的“特权”背后,其实是行*机器在纠正昔年错误决定时的推诿与不作为。
林达作品集
个人与权威在大洋彼岸,经常被我们称道的*治与法律背后,其实也蕴含了“特权”对平等的冲击。比如辛普森一案背后,除了直接证据的缺失、关键证人的信誉崩溃外,辛普森的巨额资产能让他聘请第一流的律师团队为其辩护,才是极其重要的胜诉关键。在网络小说《柯学验尸官》中,作者就辛辣地表示,当缺乏直接证据且间接证据并不充足时,能让犯人认罪的并非是侦探的推理,而是嫌犯干瘪的荷包。相比其他案犯,辛普森无疑拥有金钱带来的“特权”,但相对于检方背后庞大的人力和财力资源,辛普森同样难以抗衡,以至于在官司中倾家荡产。以个人之力抗衡权威,在本书中,林达还讲述了他的邻居、州法官詹姆斯·贺兰斯·伍德的故事。在德拉克谋杀案中,詹姆斯担任杀人嫌犯福斯特的辩护律师,在证据并不充足的争议声中,嫌犯被陪审团确认罪名成立,詹姆斯选择以个人努力继续追踪此案,两年来为此投入了几乎所有精力和资产。在死刑即将到来,众人几近绝望之际,案情终于峰回路转,谋杀案的真正凶手被找到了,福斯特也最终被宣判无罪。我们为詹姆斯英雄般的壮举欢呼之余,也不免想到,但如果真凶没有被找到呢?在詹姆斯同样担任辩护律师的另一个谋杀案中,詹姆斯虽然通过努力,让陪审团判定嫌犯罪名不成立,但因为真凶没有被找到,不少当地人就认为是詹姆斯放跑了杀人犯——是不是与辛普森案有些相似呢,“唯证据”的詹姆斯,如果放到辛普森案中,或许也一样无法投出有罪的一票吧。当然,詹姆斯故事背后,也隐藏着地方上特权小圈子的腌臜之事。在地方上盘根错节的*治世家们,无疑是看似完美的*治体制上的*瘤。老法官坚信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一直追求履行职责的勇气和做对事情的智慧,然而事实往往是众人的理智加在一起也敌不过一个人的疯狂,纸面上的完美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豆瓣网友“佳欣饼干”在评论本书时说:“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而我们依然要热爱,正如我们珍惜不完美的自己一样,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也值得我们去珍惜。”这或许是对林达作品的最好回应吧。蘇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