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文化最讲阴阳平衡中正,内家拳与散打拳 [复制链接]

1#

当然人不管哪个行业都需要人才,不是每个习武就会打架的,科学也是同样,不是每一个读书都会成为科学家,这不合科学理念,当然学什么选师才是第一关键得因素。

跟对了师傅就会少走很多湾路,这是毋庸置疑的,在谈论武学的那么一切都要根据事实而论,学武就是为了打斗,这就是习武的基本理念。

学武是一件很吃苦的事情,如果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得不到该有成效,那是极不值当付出,要是为了打人而学武,那么在下在这里要奉劝你一句,你不用习武也可以打的过好多人,小的,老的,柔弱的女子,在他们面前都是强者。

智慧和知识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社会基本法则,什么是社会道义,理智做人才是国人的基本素养,社会须要正气才能呵护自己的生存环境,才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

实事求是地说,在中国武术中,内家拳和外家拳在路数和发力方式上有本质的区别,如果是和搏击,散打和拳击相比,内家拳毫无优势可言。为什么呢?首先是内家拳习练需要时间较长,一般习练者较难达成。

二是内家拳多是防守为主,套路也重在借力打力,拆招为主,攻击为辅。三是内家拳和搏击,散打和拳击去对抗,力量和速度都处于下风,根本无法抗衡。

因为搏击,散打和拳击平时就是以训练速度和力量为主,相比之下,内家拳则以各种配套动作来运行气血,使其达成瞬间发力在一点。这个过程只有顶尖高手,也就是大师级别的才有这个水平。

总体来看,内家功,主要是炼的是气功,炼气功,气功主要炼意念,刚开始入门慢,以前,靠武功打天下时,基本功要炼三年出徒,出徒后的内家弟子,师傅再教你武术,再炼两三年后,就可以行走江湖了。据说,同时两个人,一个炼内家,一个炼外家,都炼了十年八年的,炼外家的武艺的,终生都不能超越炼内家的。

我们再看看历史,明朝代表戚继光,俞大猷的著作中没有,证明明朝时没此说法,在*宗羲给明末王征南的墓志铭中说了句内家:“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

大概后期所有关于内外之分皆出自于此。但正如我前边的问句,谁能说*宗羲所言少林不是内家?而外家又是什么?

我们知道后期内外家之说最盛的是民间、武侠小说、公园等。而是凡说这话题几乎皆出自*宗羲之源头。中国文化最讲阴阳,平衡,中正,这是所有哲学文化的基础。

太极拳我们认为是内家,但它也有摧枯拉朽的时候,少林拳说是外家拳,但它也有易筋经,咏春拳这类所谓内家的东西,所以没有内外家之别!看到很多人在回答这问题时暴跳如雷,然后就是让别人别侮辱内家拳,或者说不知道强中自有强中手什么的,一对文不对题的咆哮,大可不必!

其实国术并不像电影演绎的那样飞檐走壁,它是研究人的弱点造成一击必杀或者一击让你失去战斗力,并不是花里胡哨的东西,自从中国最后一位国术大侠大刀王五死后,国术就一落千丈了,因为现在平常用不到了,其实自由搏击也是一个运动但是和国术并不是一个东西,所以没必要在一起比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