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养男孩,这4件事妈妈别管,必须让爸爸来做 [复制链接]

1#

北岛在《父亲》的诗里写道:

我从童年的方向看到的

永远是你的背影……

你召唤我成为儿子

我跟随你成为父亲

谁也不能否认,父亲是男孩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人。

家有男孩,爸爸脚下的路还很长很长……

——虎妈

作者丨李核桃

来源

男孩派原创

最近重温美国经典电影《完美的世界》,被暖到了。

主人公是一个逃犯和一个8岁男孩。

男孩来自于单亲家庭,家中有妈妈和两个姐姐。

身边没有成年男性,所以没有人教他男人的世界应该什么样。

影片开始时,男孩性格懦弱,被同龄人欺负不敢反击,被嘲笑“会被三个女人养成同性恋”。

逃犯很同情他,像一个父亲那样,教了他很多“男人生存指南”。

比如,男孩在野外想尿尿,找不到厕所,憋得跳来跳去不知道该怎么办。

逃犯告诉他:“这里是野外,你在树边尿就行。”

男孩如释重负,原来还可以这样。

再比如,男孩得到一身心仪的衣服,但却不更换,被问起时才难为情地说:自己的那个(鸡鸡)太小了。

逃犯故作气愤地大叫“谁说的?”然后装模作样地凑过去瞧瞧,安慰他说:“一点都不小,像你这个年纪,就是这么大。”

男孩这才释然。

男孩特别羡慕其他孩子生活得丰富多彩,而妈妈对他管教甚严。

他连万圣节“不给糖就捣蛋”的游戏都没玩过,更别提参加派对、玩过山车。

看起来缺少男孩的阳光、男人的冒险精神。

逃犯反复强调:你是一个男子汉,你要学着自己做决定。鼓励他遵循本心,而不是盲目听从妈妈。

在逃犯的刻意调教下,男孩越来越大胆:敢坐在疾驰的车子顶部放肆欢呼,从没摸过车却开始学开车,冒险搞“恶作剧”,同犯罪分子斗智斗勇……

各种刺激的冒险活动让男孩逐渐褪去懦弱、自卑,变得越来越勇敢、有主见。

股神巴菲特说:“父亲是我人生最好的礼物。”

一个男孩成长为成熟有担当的男子汉,父亲的力量不可小觑。

家有男孩,爸爸一定要和男孩做一些“男人的事”。

这4件事妈妈别管,必须让爸爸来做。

陪男孩打闹

美国沃尔特里德*事研究所在研究猴子的社会结构时发现:

雌性猴子等级关系松散,上下级之间仅有谁为谁梳理毛发的关系。

雄性猴子却截然相反,大家清楚地知道谁是猴群中的老大,老二、老三……等级森严。

而决定雄性等级的,就是打斗。

因为睾丸激素决定了雄性动物的精力。睾丸激素水平越高,雄性动物的精力就越旺盛,对打斗就越渴望。

所以妈妈们通常会发现,爸爸有时候更像家中的“大宝”,喜欢跟孩子闹作一团。

比如功夫巨星*,跟儿子玩过击剑,打过拳击,扮过大象,各种打闹。

妈妈们!如果爸爸喜欢和儿子闹作一团,千万别嫌他们吵!

更别担心儿子会变得更暴力。恰恰相反,打闹游戏对男孩非但无害,反而有利。

两个博士AnthonyDeBenede和LarryCohent,联合著作了一部《TheArtofRoughhousing》,打闹的艺术,总结出爸爸和孩子打闹的六大好处:

刺激大脑神经元的生长,让孩子变得更聪明;让孩子学会规则、对错、界限,人品更正直,且富有同情心;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促进力量发展,让孩子成长得更结实;经常打闹的孩子,拥有更高的社交能力和情商水平;孩子的适应力更强;父子关系更融洽。最重要的是,作为一项无伤大雅的亲子活动,打闹游戏不仅让儿子拥有玩伴,而且对爸爸来说,这也是一种缓解压力、消除疲劳的好方法。

所以,爸爸们,放心和儿子打闹吧!

男孩在打闹中释放多余的精力,男人在陪打闹中学会陪伴和责任。

陪男孩运动

蔡元培说过:“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对于精力旺盛的男孩来说,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他们发泄多余精力,塑造性格。

脑科学研究还发现,男性的大脑前区和后区连接性更强,运动神经更发达,所以更喜欢参加一些流汗运动,比如打球、跑步、骑单车等。

然而,相较于爸爸,妈妈们一般不那么热衷于运动,所以带儿子参加体育运动,爸爸是不二人选。

田亮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众所周知,森碟喜欢打网球,田亮没少陪她运动。对于9岁的儿子小亮仔,田亮也经常陪他运动,只是要求更严厉一些。

小亮仔学习跆拳道,田亮当陪练,调皮地“欺负”他。

小亮仔玩蹦床,田亮把他的身体当“玩具”,做高难度后空翻。

小亮仔学跳水,田亮以一个优美的弧度把他抛入水中,美其名曰“传承”。

偶尔也会有这样温馨有爱的运动,健身逗娃两不误,就看父子俩谁臂力更强了。

《养育男孩》一书指出:“体育运动为男孩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父亲、接触其他男孩和其他男人的机会。”

经常陪儿子做运动的爸爸,父子关系更好,而且在儿子与队友的互动中,更容易感受到快乐与活力,性格更阳光。

由于运动的竞技性,经常参加运动的男孩还能获得正确的价值观,比如“输了不气馁”“赢了不骄傲”等,集体荣誉感也更强。

愿意陪儿子做运动的爸爸,是最有爱心的爸爸。

有爸爸陪运动的儿子,是最幸福的儿子。

与男孩定期谈心

前不久,乌鲁木齐一个11岁男童疑似走失。

民警见到他时,他浑身脏兮兮的,问他家人在哪儿,他沉默不言。

民警为他买了早餐,然后又与他谈心说笑,男孩才慢慢说出心里话。

原来,他与父母吵架后离家出走,已经两天没吃没喝了。

民警找到男孩父母后,劝导他们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此事才完满解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一项调查显示,男孩比女孩更不擅长坦露心事,遇到压力更倾向于独自忍耐,这非常不利于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建立亲密关系。

所以,男孩更需要爸爸适时站出来,来一场“男人之间的对话”。

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爸爸是沉默的,导致父子误会也未可知。

作家毕飞宇小时候偷偷抽烟,爸爸发现了却没有说什么,只是将手中的烟放到桌子上。

毕飞宇还以为自己长大了,爸爸默许了,便慢慢养成吸烟的坏习惯。

多年后他才明白,爸爸当初那个举动,是一个委婉的劝戒,是他理解错了。可惜为时已晚,他的烟瘾已经戒不掉了。

之所以有这样的误解,就是因为他们父子之间很少沟通,毕飞宇在家里经常感觉不到爸爸的存在。

爸爸们!

如果你不想在儿子遇到压力时把自己封闭起来,或离家出走;

如果你不希望和儿子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不妨经常跟儿子谈谈心吧!

澳大利亚家庭问题专家史蒂夫比达尔夫说:

“男孩随时准备向爸爸学习,聆听他的教诲,更留意他的一举一动。这是爸爸对孩子产生影响、同时也是在儿子心中树立英雄形象的关键。”

每个男孩遇到的成长困惑,都渴望从爸爸这里得到解答。

与儿子谈谈心,你们才能交交心,走进彼此的内心。

放下对男孩的过高期望

我有个堂弟,与儿子关系很差。

堂弟当年想考复旦大学,但由于家里条件不允许,他初中毕业后上了中专,此生与大学无缘,后来便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到儿子身上。

每天不到5点就叫儿子起来背课文、背单词,夜里10点多了还逼着儿子再刷一套数学题。

弟媳妇心疼孩子,堂弟便说她“妇人之仁”。

可他儿子根本不想考复旦大学,有段时间见堂弟就像见了仇人一样,根本不愿意跟他多说一句话,只跟妈妈亲近。

儿子越是这样,堂弟越是恼火,父子俩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中国式教育的悲剧在于,很多父母喜欢把自己未竟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

在我们的文化中,儿子经常被赋予“传承”的责任,与女儿相比,父亲往往对儿子有着更大的期待。

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一代人有一代的人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一味地将执念强加于儿子身上,只会造成两代人的不幸。

所以,爸爸们!

对那个不善于袒露心迹的儿子,多一些尊重吧!

毕竟,男孩的健康成长,既需要妈妈的关爱,也需要爸爸的宽容。

能为自己做主的男孩,才能成就一番英雄梦。

当然,最重要的是,爸爸还要爱妈妈,如何与异性和谐相处,爸爸是最好的示范。

在恩爱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男孩,他的人生才会更完满、幸福力更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