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百年的拳击运动发展长河中,我国的拳击项目似乎并没有太悠久的历史,由于不由分说的原因,拳击运动直到年才得以在国内恢复,年由“拳击教父”王国钧率领的中国拳击队第一次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奥运会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后来我国涌现了一代代出色的拳击运动员,在奥运会等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一次次实现了为国争光的夙愿。
事实上,我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拳击比赛最早要追溯到年,并且在当年的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上,我国一位重量级选手已经创造了历史,成功杀进了奥运会决赛,他就是“民族英雄”王润兰。
年出生的王润兰是河北饶阳县留楚村人,家境富裕,他自幼爱好武术,每天都跟着村里会武术的人学习拳脚。年他考入了省立河间中学,在校期间他的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并且爱好各项体育课目,中华各派的拳术、器械和武术套路在他中学期间也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年王润兰离家出走的时候,刚刚21岁。他离家出走后考入了国民*三十二**长商震在北平(北京)举办的河北*事*治学校第二期。入学不久他就靠着自己优良的武术底子被选入了商震创办的西洋拳击队学习拳击,他勤学苦练迅速掌握了西洋拳击的基本技术,在动作要领方面也有他的独创之举,受到教练员的好评。
“我听姑姑说父亲个头很高,有1米8多,我们家里人没有那么高的个子的,结果家里的门都不够高,他在家里的时候进出门都要弯着腰低着头。而且他身体特别好,从小到大很少生病,平时在家里的时候就特别喜欢体育运动,几乎每天都踢球、打拳什么的,而且特别注意保持身体健康,听说他还喝兔子血来保健。”王润兰的儿子王树芳回忆说。
王润兰的离家出走给那个旧式家庭一个很大的触动,但是年当他穿着挺拔帅气的*官装再回到家里时,父亲看到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的儿子,原谅了他。也就是在那一年,第十一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派出了包括69位运动员的代表团参加了这届比赛,王润兰靠自己出色的表现被选入了只有4个人的拳击项目代表队。赛场上遭受裁判不公待遇奥运会开幕前,中国代表队按期到达了柏林。
由商震资助的两名三十二*拳击手靳贵第和王润兰,分别参加了中量级和重量级拳击比赛。在拳击赛预赛时,第一场由王润兰出场,以三局全胜的战绩,战胜了日本选手。在迎战荷兰选手福特时,王润兰打得很苦,他在血流满面、站立不稳的情况下,仍顽强支撑不肯倒下,一直坚持到终局依然屹立不倒,被赞作“虽败犹荣”。在和英国选手对打时,王润兰在第一、二局以1比1打平,第三局开始,王润兰在熟悉了对手的套数、拳路,发现他的破绽之后,抓住机会,连续出拳猛击其头部,重重一拳将他打翻在地,10秒钟过去了,他未能站起,裁判判定王润兰以2比1取胜,获得了决赛权。
这是中国代表团69个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中第二个取得决赛权的选手。但是3天后,当决赛即将开始时,中国代表团领队突然接到奥运会组委会通知,说王润兰在预赛时已判失败,不能参加决赛。闻此通知,中国代表无比义愤,有些外国代表闻知此事亦纷纷表示声援。
在众议声中,领队前往交涉,一拖两天,几经来往无一奏效。就这样,在众目睽睽的柏林奥运会上,由于国力的衰弱和*治的因素,组委会一些人公然颠倒黑白,剥夺了中国运动员的决赛权。
“拳击选手也是你来我往的每日斗上一阵”、“王润兰在风浪袭击的时期中,躺着一直没有起来”、“拳击昨日开始我王润兰奋战到底”……在王润兰远赴德国柏林参加奥运会期间,受到了很多国内媒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