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们交际中最常用的是手势语言,它承载着丰 [复制链接]

1#

在体态语言中,手势语表现力很强,它通过手和手指的活动变化使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为此,有人称:“手势语言可以作为口语表达的第二语言。”

同时,语言学家普遍认为,手势是人类进化历程中最早使用的交际工具,先于有声语言,手势语在当时的交际中,使用频率非常高,范围也非常广。

古罗马的以为政治家、雄辩家在两千年前说过:“一切的心理活动都伴随着指手画脚等动作。双目传神的面部表情特别丰富,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连最野蛮的人都能理解。”一位在华讲学的心理学教授与一群聋哑儿童不期而遇,居然能用欧美当前使用的手势语同他们顺利交流。事后,这位教授风趣地说:“用手势语交流比不懂英文的人用不流利的英语更加便利、易懂。”因此,手的动作使用的好坏,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身体语言使用的成功与否。

以下列举一些常用的手势:

1、拇指式

大拇指竖起,其余四指自然弯曲,表示肯定、夸奖、第一手的意思。

2、小指式

竖起小拇指,其余四指弯曲合拢,表示精细、弱小或对人的蔑视。

3、食指式

伸出食指,其余四指弯曲并拢。用来指称人物、事物、方向,或者表示肯定,甚至表示观点。向上伸直胳膊,食指指向空中就表示强调,就可以表示数字“一”“十”“千”“万”……

弯曲食指或成钩形表示九、九十、九百……齐肩画线表示直线,在空中画弧线表示弧形。

4、食指、中指并用式

伸直分开食指、中指,其余三指弯曲,这一手势表示二、二十、二百……在欧美和非洲国家则表示胜利。

5、拇指、食指并用式

分开伸出拇指、食指,其余三指弯曲表示八、八十、八百……如果并拢表示肯定、赞美之意;如果二者弯曲靠拢但未接触,就有“微小”“精细”的意思。

6、拇指、食指、中指并用式

三指想捏向前表示“这”“这些”,如果更加用力表示强调。

7、仰手式

掌心向上,拇指自然张开,其余弯曲,这一手势有许多意思。区域不同,意义有别:手部抬高表示“赞美”“欢喜”“希望”之意;平放是“乞讨”“请施舍”之意;手部放低表示无计可施,很坦诚。

8、俯手式

掌心向下,其余姿态同仰手式,这是一种提醒手势,同时表示“反对”“否定”之意;有时候也可以表示“安慰”“许可”之意。9、手切式

这是手剪式的一种变式。五指并拢、手掌伸直,像一把斧子用力向下劈,表示“果断”“坚决”“排除”之意。

10、手啄式

五指并拢呈簸箕形,指尖向前,表示“提醒”“注意”之意,有很强的针对性、方向性,并带有一定的挑衅性。

11、挥手式

把一只手举过头挥动,表示兴奋、致意;把双手同时举过头挥动表示致意。

12、掌分式

双手自然撑掌,用力分开。掌心向上表示“开展活动”“行动起来”等意;掌心向下表示“排除”“取消”等意;平行伸手则表示“平面”“面积”等。

13、拳举式

单手或双手握拳,在胸前平举,表示“示意”“报复”之意;高举过肩或挥动或直锤或斜击,表示“愤怒”“呐喊”等意。

14、手包式

五指相夹相融,指尖向上,如同收紧了开口的钱包,表示强调主题和重点,也表示“探讨”之意。

15、手剪式

五指并拢,手掌伸直,掌心向下,左右两手同时使用,随着话语左右分开,表示强烈拒绝。

16、手推式

五指指尖向上并拢,掌心向外退出,表示“向前”“希望”之意,表现出坚定与力量;如果五指分开,表示五、五十、五百……

17、拳击式

双手握拳在胸前做撞击动作,表示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18、拍肩式

用手指拍肩击膀,表示承担工作、担负责任使命之意。

19、颤手式

单手或双手颤动,必须与其他手势共同使用才表示特定的含义。

通常来说,手势语言和有声语言配合使用,但也有一些手势语言可单独使用,它同样表带了丰富的情感意味。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这样的画面:相爱的两人,男方激动地握住女方的手,女方不但不缩回,还把另一只手伸出仅仅握住男方的手,表现出两人心心相印。在这里,“心有灵犀一点通”,手势语言比有声语言表现得更有力度。

人们交际中最常用的是手势语言,它承载着丰富、深邃而微妙的信息。一般说来,上级与下级、长辈与晚辈、女士与男士、主任与客人之间,应由上级、长辈、女士、主任先伸出右手,下级、晚辈、男士、客人才能伸出右手与之相握。握手力度要均匀适中,这是礼貌、热情、友善和诚挚的表示;而握手用力太轻,被认为是冷淡、不够热情;用力太重,则会显得不够礼貌。

鼓掌是以两手发出声响来表达感情,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含义:在迎接宾客的时候鼓掌,是表示热烈欢迎;听演讲时鼓掌,一般为称赞演讲者讲得很好;在告别会上鼓掌,则是表示感谢和告别之意;在开研讨会时鼓掌,则含有支持、同意之意。鼓掌常用来喝彩,在耨中特殊的场合,它也可用来喝倒彩。喝倒彩时鼓掌,一般比吹口哨、扔果皮、丢食物的方式更加文明礼貌血。

不同场合遇到熟人,如距离较远,可举手招呼,也可点头致意,还可脱帽致意;遇到不太熟悉的朋友,可点头或微笑致意;送别客人或变成朋友时,可举手致意,或挥动手致意,也可挥手帕致意,或挥动帽子致意。手的挥动幅度越大,所表现的感情就越深。

手是不会说话的,因而只能做手势。但是,在许多不需要说话或不便说话的场合,手势就派上了用场。的确,手势在交际中有助于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谈话变得更丰富。

交际中,听众是否将注意力集中在讲话者身上,对讲话者的影响很大。如果听众在倾听讲话,并且注视着讲话者,讲话者就会得到极大鼓舞,就会如有神助似的说出许多精妙的语言。如果听者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在讲话者身上,对讲话者就是一个报复。本来可以讲的很好的语言,也因为失掉信心而不能讲出来。但是,要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由于许多人不能强制自己认真听别人讲话,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往别处看,往别处想。在这种场合,说话者就要善于使用自己的手势。说话者可以根据讲话的内容,把手一挥,或可以做一个非常奇特的说明动作,还可以弄出响声以起到提醒的作用。

不同手势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含义。比如说,你在路上用手势与一个朋友打招呼,有的手势使人很远就感觉到你的热情和欢欣;有的手势却使人感到无所事事;有的手势使人觉得你洋洋得意;有的手势告诉别人你很忙碌,正要赶着去办一件重要的事情;有的手势又能告诉别人你有紧急的事同他谈、请稍等……除此以外,在交谈中双方互相握手、互递物件和互拍肩膀等,都能表达特定的含义。这些手势,有的成为谈话的一部分,成为增强语言力量、丰富语言味道的重要成分;有的则代替了语言,单独起着交际的作用。

能否前当时用手势语言,直接关系到口才表达主体的形象。在日常交际中,既要避免像石头一般站立着,两手无力地下垂或在背后相交,自始至终只用一个手势语言,也不更换一个姿势,显得呆板;又要防止手势动作过多,轻佻做作,前松后紧,前紧后松,前后脱节等现象;更要纠正用手摆弄扣子或不停地用手抚摸茶杯,或老是重复同一动作,或用手指着对方鼻子等不良习惯。在口才实践中应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努力做到手势动作优美、恰当贴切、体面干练、舒畅自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协调一致、恰当好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手势语言传情达意的功用,加深口才表达的效果。

手势使用是用手和手指活动完成。手势语“词汇”丰富,千变万化,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作为一个出色的谈话者,平时要认真观察生活,培养兴趣,积极付诸实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