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而成就感和尊严,能给你快乐。
——《亲爱的安德烈》
01
学生时代经历了一次彻彻底底的逆袭,才成为了今天的我。
我从小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爸爸是做大生意的老板。当大家需要去附近唯一一个有电视的人家里去看的时候,我家里已经有了一个40寸的电视;当大家还领着20块月工资的时候,爸爸已经背着一大麻袋的钱去做生意了。
家里衣食无忧的状态让我根本体会不到生活的辛苦,几乎没有金钱概念。我根本不学习,我不懂我为什么要奋斗,我家的钱够我花一辈子。所以我每天混日子,等着爸爸兑现送我去欧洲留学的承诺。
可是我没等到,我们家破产了。
本来上高中对我来说是件很简单的事,只需要找找关系塞点钱就好了。可是那时候爸爸欠了一屁股债,家里穷到连一顿饭都吃不起,几乎要饿肚子,每天一起玩闹的朋友也因为我总是拒绝他们的饭局越走越远。
为了能考上高中,我开始学习。最后我考上了虽然分数不高,但是对于一个大家都觉得考不上高中的我来说,已经是足够幸运了。但这一次的努力不过是为了上高中的小折腾,我还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高一依然浑浑噩噩地虚度。
高一我一直住校,后来高二的班主任说我太影响别人了,建议走读。于是我妈当天就在学校附近找了间小平房。说实在的,我嫌弃啊,我哪儿住过这样的地方......可是看着妈妈每天一个人挑水煮饭的,我的心里就很酸。她自己一分钱都舍不得花,却愿意帮我报最贵的补习班。
生活的有趣在于一切都偶然的很凑巧,正在我被妈妈的良苦用心触动却迟迟没有做出行动的时候,我爸出事了。
因为公司欠债,爸爸作为代表被关押了,说是拿不出钱就要判个几十年。正是家家户户热热闹闹筹备过年的时候,我的爸爸在监狱里......那是我最崩溃的时候。“如果我快些长大,如果我又很多钱,我就可以帮帮他了。”每天晚上在被子里哭得昏天暗地的时候我都是这么想的。幸好在亲戚家的东拼西凑下,爸爸在除夕夜的时候被放出来了。
那时候我才真正的觉得,我需要努力了,努力考个好大学,挣多多的钱,为的是有一天能让父母享享清福,我希望这一天越快越好,一定要快。
然后就是扎起头发每天睡四个小时,只要是睁眼睛的时候没有一刻不在学习,市面上所有高考相关的练习册我都刷了个遍,我给自己定下了每天一支黑色中性笔的规矩,因为心疼家里的钱我也不补课,纯自学。
就这样,当初差点考不上高中的我,高考高一本线四十分,也算是漂亮的逆袭了。现在在上大学,偶尔我还是会放松,但是当我在虚度时光贪图享乐的时候,总会想起那句话:父母尚在苟且,你却诗和远方。
我记得我高中时曾为爸爸写过一篇作文,被当做范文读出来听哭了半个班的人。大概的意思就是我的书包坏了,爸爸带我去买书包,我想要个贵一点的,爸爸把兜里的钱全部逃出来给我买了。好久以后我才知道,那段时间我爸爸落魄到了一个月的生活费就是我那个书包的钱。
在我的心里,老爸一直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就像葡萄藤缠绕着的漂亮秋千,任意东西又踏实可靠。我的妈妈是个大美人,明眸皓齿,有着最甜的笑。而现在我看着他们,爸爸斑白的两鬓和写满愁绪的双眸,妈妈眼尾的沟壑和紧缩的眉头,是我不忍心想不忍心看的。我常在想也许岁月的痕迹会这么重,全是因为他们的生命力出现了沉甸甸的我以及对我沉甸甸的爱。我后悔自己没能早一点懂事,恨自己不能再快点长大,帮他们分担生活的愁苦。
要经历什么才会明白学业的重要?来自好学生的嘲讽眼光?来自老师的不公待遇?来自父母苦口婆心的鞭笞?不,这些都不够深刻。真正的刻骨铭心是:美人迟暮,英雄末路,而作为子女的我江郎才尽。
经历过了才懂得,为什么人生这条路上,风景这么美,大家却都走得这么快。大家都在追,追着前路人。
02
15岁对我来说是一条分界线,那是一段让我庆幸的经历。
15岁我移民到了美国,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非常不适应,汉堡太难吃,外国同学太难融入,对完全陌生的学校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其严重的排斥。再加上身边认识的朋友非常“有默契”地一起选择了退学,选择提早步入社会。
我挣扎了近乎一个学期,长期旷课,各种科目不及格,整个人的状态都非常低迷,也因此老师时不时就要和我爸举行小型会议进行沟通。勉强混完那个学期,到了暑假,有一天我爸突然跟我说,这个暑假你不能回国,不能在家呆着玩,你得出去打工了。
我爸找人带我去了唐人街谎称我已经18了,不久就找到了一份月薪美元,在离纽约4个多小时的马里兰州的一个人口稀少的小镇上。
接下来的日子简直是水深火热,暗无天日。
餐馆的老板极其苛刻,什么脏活累活都扔给我,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洗碗,拖地,剁菜,搬饮料,以及频繁地炒饭,有一段时间连做梦我都梦见自己在炒饭。中餐馆大多是小本经营,自然要做到每个员工都“物尽其用”,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会压榨你身上所有的劳动力。
此外,我还得听命于其他店员的指使,哪里的垃圾该倒了哪里厕所堵了,他们上嘴唇一碰下嘴唇我就得屁颠屁颠地去解决。店里打工的人大多来自市井,偷渡来美后没有其他的技能,只能找一个卖力气的地方混口饭吃。他们大多没有多少文化,没有绿卡,不会英文。到了晚上下班一群人合住在一个房间里,完全没有隐私。他们睡觉打呼,对我来说又是一种折磨,常常整夜都睡不着觉,第二天干活根本没精神又要被人骂。
空闲的时候想起学校里的环境,心里似乎隐隐地开始想念。
坚持了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晚上,收工后老板把我叫住,把工资递给我,让我明天就不用上班了:
我:我被炒了?
老板:你干不了这活,这不是你该待的地方,我早看出来了。
我又悲又喜。悲的是原来我心高气傲其实连打杂都干不好,喜的是终于要脱离苦海了。手捧着沉甸甸还带着浓浓油烟气味的工资,坐上了回纽约的长途巴士,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以前我从没干过粗活,现在因为打杂手上全是裂开烂掉后重新长出来的新皮,连指纹都磨没了。摸出工资数了数,将近美元,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血汗钱。
回到家一阵忐忑,以为我爸要把我收拾一顿,没想到他不但没有责怪,语气似乎还颇为赞赏地来了句,“嗯,比我预料中坚持的久。”接着他又意味深长地说了一段让我心惊肉跳的话:
“不是每个人都得循规蹈矩地上完高中上大学,上完大学去公司当上班族的。只不过如果不走这条相对轻松稳定的路,那摆在大多数人眼前的选择就只有干粗活苦活累活,可是干粗活也是分人的,有的人干得了,有的人就干不了。有的人没有条件也没有选择,只能干粗活,那没什么好说的。可是有的人如果明明有好的条件和机会却任性地放弃了,将来可是要后悔莫及的。当然,要是有人天赋异禀3岁识谱5岁编曲或者18岁就能打NBA那这些话就不适用他。窦泽,好好读书拿个大学毕业证至少能保证你将来生活的底线不会太低,这不会让你吃亏的。”
我不敢想象当初要是自己退学了,我现在会在哪个餐馆打杂或是哪个菜市场宰鱼。到那个时候可不是“体验人生”想什么时候停就能停的事儿了。那种日子将会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睁开眼睛到闭上眼睛没有尽头的生活。
03
曾经有一位家长找过我,希望我能够劝动她的孩子不要再玩游戏,把心思放在好好学习上面。
我以为这和大多数遇到的求助一样,一个非学习型的家庭要求培养出一个学习型的孩子,我就问这位妈妈:“我什么需要你的孩子好好学习?”
我以为她会说学习的重要性什么的,没想到她的答案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如果孩子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他会孤独的。”
这位妈妈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后来成了个个体经营户。虽然有不少朋友,但是都是很浅层的交往,这也是她度过很多书之后才意识到的。她因为抑郁症而开始读书,才发现自己原来还有这么多不知道的东。随着阅读,她的精神世界越来越丰富,但是周围没有可以交流的人,这时候她才意识到,以前大家一起逛街、打麻将都是很浅的交往,这种交往一定要对方在身边才能体验到对方的存在,一旦一阵子不见,这个人就会在大脑中消失。
她有个学习很好的姐姐。已经40岁了,还在健身、旅游。她有时间去拓宽自己的精神世界,周围有着很多懂很多的朋友......以前她意识不到,现在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一样,醒悟得这么迟。
为什么要读书?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为了生存而读书。我以前也是这么干的,但是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没用了。现在很多孩子,大脑中是没有因为贫穷而痛苦这个概念的。他们没有饿过肚子,没有为了赚钱而被迫低头,所以为了生存而学习,他们理解不了。当我们的身体匮乏因为社会的发展而被逐步满足,我们需要满足下一个任务了,我们精神的匮乏:孤独。
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你现在以及将来,都会孤独,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孤独面前,无能为力。读书是为了进入更好的平台,拥有更多的选择权,选择权越多,就能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与金钱。
一个有钱人愤怒了,他可以去玩拳击,他可以去旅游,他可以不和让自己愤怒的人玩,但如果你是贫穷的,你就没有那么多选择,学拳击的钱要用来买房子,去旅游的时间要用来工作,换工作的代价太大。
而好好学习,可以让你不那么孤独,可以让你不为了克服孤独,去委曲求全。
04
在这个时代,放弃学业在社会上打拼,真的很难。
如果说人生这场游戏分为简单、一般、困难、地狱模式的话,放弃学业,就意味着前两个选项就不存在了。
影响最大的就是工作方面。
求职被拒是家常便饭,大多数在简历阶段就直接被排除掉,和大公司更是基本绝缘。而在工作的初期阶段,就职的公司好坏对之后的职业发展有很大影响,你在BAT工作三年出来,和在一个中小型公司工作三年出来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你的工作习惯、思维方式、积累的资源、就业的选择面都要远超那些在小公司工作的人。
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可以靠着努力和勤奋白手起家的时代了,面对融资学历依然会成为重要障碍。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你走了一条违背主流的路线,就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才有可能获得主流认可。你必须比付出更多,你得一直努力下去,不然分分钟都有可能掉队。
说完工作方面,再说说人际关系。
一般没人在日常中提学历,但是提到『校友』真的是很遗憾。功利方面,在学校中有机会结交比你高一到两个社会层级的朋友,进入社会后这种机会是非常稀少的;非功利的方面,现代人一生当中的至交好友,很多都是在学生时代认识的,工作后身边大多数的人都是利益关系,不但难以交心,也缺乏学生时代那种长时间相处的共同经历。
作为普通人,我们其实很难在某一个领域做出较大的成绩,大多数人一辈子就是平淡的学习工作,娶妻生子,养家糊口,并不适合剑走偏锋。人生存在很多的未知因素,其中大多数都是个人无法把控的,比如时代背景、社会大环境、机遇等等,所以尽量提高自己能把握的部分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方法。
学业这个东西麻烦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不可逆』的,等你到了二十多岁,懂事了,知道重要了,你的『第一学历』也是一辈子都改变不了的。现在的年轻人,总想要着要『活的精彩,活出不一样的人生』,但没几个能明白『想要活得精彩,你得有足够的资本』。
永远要记住,在所有的投资当中,教育投资的回报率是最高的。
你心中最向往的学校你往往考不上;你心中最喜欢的工作你往往得不到;你真正喜欢想要的,没有一样是可以轻易得到的,这就是努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