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曹睿身怀帝王心术,却恰好站在了历史的拐角 [复制链接]

1#
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 http://m.39.net/pf/a_5333207.html

01.

《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马懿克日擒孟达”,是司马懿走上神坛的起点。

之前投降魏国的孟达,想回归蜀国。孟达坐拥金城、新城、上庸三处*马,一旦举事,叛*可以直取洛阳,同时由诸葛亮的北伐大*攻长安,机会非常大。

正在这个时候,曹睿将司马懿复职。诸葛亮大惊,连忙修书一封加急送给孟达,让他小心提防。孟达收到信后不以为意,还嘲笑孔明多心。

他回信一封给孔明,解释说,宛城离洛阳约八百里,至新城一千二百里。司马懿如果想来攻他,先得请示曹睿,这来回汇报的时间起码得一个月,不着急。

诸葛亮收到信,气炸了,他对马谡说,孟达必被司马懿所杀。理由是,曹睿既然委任了司马懿,这种叛乱的大事根本无需奏闻。果然,十天之内,司马懿大*杀到城下,孟达领了盒饭。

事后,司马懿回报曹睿,说孟达造反*情紧急,来不及请旨。曹睿不仅不以为意,还大大夸奖了一番——你司马懿真能耐,连孙子、吴起都比不上你。

捧司马,贬曹氏,是《三国演义》的大基调。在演义里,篡汉的曹家是大反派,那篡了曹家的司马氏就是正派,蜀国同样是正派,两个正派之间对战,这关系该怎么处理呢?

演义的处理方式是,全面提高司马懿的属性值,来个英雄与英雄惺惺相惜的桥段。

诸葛多智而近妖,那司马也不差,和孔明相比即使是略逊一筹,也仍算是棋逢对手,英雄惜英雄。

而曹睿,自然就成了衬托司马懿英明神武的最佳配角。在演义里,要是没有司马懿为曹家坚守大局,那诸葛亮六出祁山,早就把曹魏给灭国了。

02.

《三国志》里的曹睿,完全是另外一种形象。

《卷三·魏书三·明帝纪》:“新城太守孟达反,诏镖旗将*司马宣王讨之。”

孟达造反,是曹睿下旨让司马懿去征讨的,并没有什么司马懿先斩后奏的剧情。

演义里,曹睿是中了诸葛亮的离间计,才把司马懿闲置乡野。这也是小说剧情。曹丕死后,遗诏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四位大臣共同辅*。司马懿一直在位,并无被贬的经历。

这年纪,这魄力,绝对的帝王之相。终曹睿一朝,司马家不敢有半点异心,正因于此。

演义里著名的街亭之战,张郃是先锋,主将是司马懿。张郃往街亭进*之前,是领了司马懿的命令——

“懿曰:“吾素知秦岭之西,有一条路,地名街亭……一月无粮,蜀兵皆饿死,亮必被吾擒矣。”张郃大悟,拜伏于地曰:“都督神算也!”

这又是给司马懿虚加功劳的桥段。《三国志》里的记录是:

“右将*张郃击亮于街亭,大破之。亮败走,三郡平。”张郃是直接受曹睿指挥的,曹睿派了曹真和张郃率领五万兵马据敌,并亲往长安压阵,司马懿并没有参与。

再有,诸葛亮后几次出祁山,司马懿采用的都是坚壁清野的战术,可谓大获成功。蜀*本就兵力羸弱,缺乏攻坚能力,攻不能胜,粮草一耗尽,自然就退了。在演义里,这也是把司马懿的实力拔高到诸葛亮层级的一大战例。

在《三国志》里,曹睿直接给司马懿下了指令:“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

很明显,这个成功的战略方针的制定,是曹睿的英明决定。

03.

曹睿继位的经历,可以说是异常坎坷。

曹睿从小就才智出众、聪明异常,很受爷爷曹操的喜爱——不得不说曹家的基因真的是优质,曹操、曹丕、曹植、曹睿,再到后来的曹髦,还有一大票的曹氏大将,几乎没有一个长歪的(曹芳是养子,不算)。

再看看司马家的基因,平庸的司马炎,智障的司马衷,再到司马炽、司马邺、司马睿等等,整个东西晋朝,除了只在位四年的晋明帝有一点点中兴之相外,所有的司马氏皇帝,几乎都是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的,这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司马篡魏,是皇权交替过程中劣币驱逐良币的一个巨大的悲剧。

回到曹睿,深受爷爷喜爱的他,却没有玄烨那么幸运,一直没有被册立为太子。

问题出在他母亲身上,魏文昭甄皇后。

《三国演义》里甄氏的命运和正史大体相同。甄氏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以其貌美而得宠。演义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郭嘉遗计定辽东》,曹丕初见甄氏,“见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毫不介意她袁熙妻子的身份,马上就娶了她。

《世说新语》里的情节更狗血,说曹操打进邺城后,马上命人去找甄氏,左右禀报说,曹丕已经去了。曹操大怒说,老子来打邺城就是为了她!——这甄氏竟能让父子相争,那盛世美颜堪比貂蝉。

然而,红颜易逝。受尽宠爱的甄皇后,终究敌不过皇帝的喜新厌旧。曹丕对山阳公进献的两个女儿宠爱有加,终日流连。被冷落的甄氏,不免有所怨言,被曹丕听到了,大怒,次年夏,找了个罪名,赐甄氏一丈绫自尽,同时将曹睿从平原公贬为平原侯。

曹睿就是在这样坎坷的经历中成长起来的,皇后母亲自尽,自己爵位被贬。太子之位,看似越来越没有了希望。

直到曹丕病重时,事情才发生了转机。将死之际,曹丕终于又回想起了曹睿的才干,将他正式立为太子,并命四位大臣为辅*大臣。

04.

曹睿继位之时,年仅22岁。四大辅*大臣,除了陈群是文官外,曹真、司马懿、曹休都是战功赫赫的武将。

帝王年少,实权由辅*大臣所掌控,这在中国历史上屡次发生。即使英武如康熙帝,也是在和鳌拜明争暗斗了许多年后,才把权力回收到自己的手上。

在这场权力交接的斗争中,曹睿的表现是十分惊艳的。

他快速地判明了国内外的形势,对蜀、吴的*事战略都下达了正确的指示,曹休、曹真、司马懿分别被派往边境御敌,从而把中央*权牢牢地把握在了自己手中。作为一个二十多岁,连太子都没做过几天的继位者,这个权术水平,在历史上可以说是排名前列的。

曹睿的御下之术,不仅仅是简单的“收权”,他同样深通“放权”之道。

比如派司马懿攻打公孙渊的战事。群臣都认为公孙渊势大,难以在短期内解决战斗,劝曹睿将司马懿召回。曹睿说:“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战事也确如曹睿所估计的,司马懿全胜而归。

曹睿对司马懿的能力,足够信任,也给予了足够的支持。正是这种用人不疑的方式,终曹睿一朝,魏国的大将们充分展示了各自的实力,将蜀、吴两国牢牢压制。

为*方面,曹睿牢牢把握两大重点,一为礼,一为刑。

礼是儒家的核心,始于西周,盛于两汉。三国乱世,是礼乐崩坏的开始。但在曹睿这儿,他重新强调了礼的重要性:“昔鲁文逆祀,罪由夏父;宋国非度,讥在华元。其令公卿有司,深以前世行事为戒。”以礼治国,是恢复汉时社会秩序的尝试。

刑是法家的核心,始于秦,继承于汉。曹睿常说:“狱者,天下之性命也。”“每断大狱,常幸观临听之。”乱世之时,人命凋零。在这个视人命如草芥的时代,曹睿认真地对待刑法对每一条人命的处置,是乱世时的一道明光。

可以说,曹睿这个皇帝,如果活在其它的平安年代,是有望开拓一番盛世的。可惜天不逢时,曹睿恰恰生在了中国历史的一个重大的拐角处。

西晋以下,五胡十六国,数百年的中国历史大倒退,刚好是从曹睿的时代开始的。

05.

身处在时代洪流中的当事人,是很难看到历史未来的走向的。在曹魏国力的鼎盛时期,曹睿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死后,国家的局势竟会如断崖般崩溃。

曹睿做错了两件事,这两件事,把魏国,也把中国历史,带向了深渊。

第一件事,在国力占优的状态下,没有进取之心,未竟统一大业。

曹睿时代的三国形势是很吊诡的。魏国在实力上,对蜀、吴呈碾压之势,可我们在战场上看到的却是蜀和吴一次又一次地进攻,魏国始终处于守势。

就连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上书曹睿建议立即南下攻蜀,都被曹睿拒绝了。

用国力把另两家耗死,这也算是一种策略,可却用错了时候。

曹睿从始至终,都没有命令过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他在做什么呢?“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两殿。”

大兴土木,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影响了农业生产。

国家还没有统一,就开始享受皇帝的乐子,用现在的话来说,曹睿缺少的是“延迟享受”的能力。

06.

第二件事,相比第一件更为致命——托孤。

相比曹操、孙权、刘备的寿命,曹家这两代帝王,都可以算是英年早逝。

曹丕死于39岁,曹睿死于35岁。如果历史之神能多给他俩十几二十年的寿命,中国历史的走向会完全不同。

曹睿临死前安排身后事,原本的计划是,五人辅*。

大将*曹宇、领*将*夏侯献、武卫将*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秦朗——这个阵容非常强大,也非常稳固。

三个曹氏将*,一个夏侯(也是曹家),一位刚正不阿、能力超群的秦朗。有这五位在,即使把司马懿也加进去,司马家也毫无篡位的机会。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曹睿在临终之时,卧榻旁站着的,是两位小人:孙资和刘放。

在这两位的鼓吹下,曹睿彻底改变了之前的安排,决定以曹爽和司马懿为辅*大臣。曹睿的想法是,以曹爽代表曹家的利益,以司马懿代表门阀的利益,相互制衡。

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曹爽和司马懿,无论在资历上,还是能力上,差距都太明显了。这就相当于一场拳击赛安排了个50公斤级和公斤级的两位拳手同场竞技,根本没有制衡的空间,一拳就打死了。

事后的发展果然如此。司马懿略施小计,曹爽就败下阵来,不仅输掉了自己三族的性命,也输掉了曹家的天下,和中国几百年的历史。

曹睿在托孤时是这样对司马懿说的:

“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

司马懿当时的反应是——“宣王顿首流涕”。

在司马懿虚伪的涕泪直流里,中国历史,即将走向最为黑暗的时代。

《三国志》系列:01.《正史里的曹操,和演义里有多大差别?》02.《司马懿:厚黑之徒,缘何为后人称颂?》03.《曹丕:堪称“人间清醒”的被低估的帝王》乐之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