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华学霸毕业后,不顾阻拦远嫁乌干达,20 [复制链接]

1#
什么药可以治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9/5885333.html

“人肉太咸,不合胃口。”阿明还是乌干达终生总统时,有次欧洲记者问阿明,把*敌煮熟吃掉是什么感觉,阿明这样回答。

阿明是个半文盲,相信武力可以解决一切,当上终生总统后以残暴著称,不仅虐杀*敌,还疯狂屠杀本国平民。

年,阿明悍然入侵邻国坦桑尼亚,占领坦桑尼亚大片地区,并在占领区纵容乌干达士兵对妇女施暴,屠杀平民八千多人。

伊迪·阿明·达达

阿明曾蝉联过近十次乌干达全国拳击冠*,对侵略他国,阿明的解决方式是和坦桑尼亚总统举行一场拳击赛。

他称可以绑上一支胳膊,两腿加铅块和坦桑尼亚总统比赛,他输撤兵,坦桑尼亚总统输,占领区归乌干达。

阿明还在英国女王生日时致电女王“亲爱的女王陛下,如果你想了解一下真正的男人,来我这里吧!”并请求女王把旧衬裤送给他。

这种疯子能当上乌干达总统,可以想见那时的乌干达有多落后。年,坦桑尼亚开始反击,武器装备几乎都是我国的59式坦克、歼-6、歼-7B战机等。

乌干达国内反阿明武装和坦桑尼亚组成联*,阿明的*队也纷纷叛逃,最终坦桑尼亚占领乌干达全境,阿明流亡海外。

阿明被推翻后乌干达太平了吗?没有。直到二十一世纪初,乌干达仍然饥荒不断,反*府恐怖武装横行肆虐。那个时期我国谁要是愿意到乌干达去生活,那简直是自找苦吃。

不过还真就有人去了,去的人不是被逼无奈,而是完全心甘情愿。这个人是清华的美女学霸王丽红,研究生毕业不做白富美,反倒把自己嫁到了乌干达。

王丽红年出生在北京一个富足的家庭,高中就读于名校北京四中,毕业后直接考入清华大学。

那个年代大学还没有扩招,考大学要比现在难得多,能上我国的巅峰学府北大清华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就算是北京四中,清华北大也是优等生的“专利”,王丽红成了父母的骄傲。

北京市的户口、富裕的家庭、靓丽的外形、清华的才女,认识王丽红的人,都认为她注定会有一个“高富帅”的男友。

刚进大学王丽红也没有仔细考虑这个问题,她努力学习,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对爱情抱着随缘的态度。

不久,王丽红结识了一个也很活跃的清华男生。这个男生叫苏玛,是乌干达的公派留学生,英语和汉语都说得很流利。

乌干达对王丽红来说,是一个新奇的存在,她经常和苏玛聊天,听苏玛讲乌干达的历史、现状和各种风土人情。

苏玛讲起祖国的贫穷、战乱和极其落后的卫生医疗条件,总是显出忧虑的神情。他告诉王丽红,他到中国留学,就是想学有所成回去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

这种情怀王丽红能理解,她的历史知识告诉她,我国曾经也有过同样目标的留学潮,苏玛对祖国的感情让王丽红钦佩。

随着两人交流的加深,苏玛向王丽红表达了爱意,非洲男青年对爱情总是热烈、直接,不会有顾虑和掩饰。

王丽红对苏玛也有好感,在清华那样的开放环境下,王丽红也没多少压力,就答应了和苏玛交往。

在学校交往没什么问题,大不了让审美不适应黑皮肤的同学调侃几句。带回家去见父母就不同了,父母接不接受自己交非洲男朋友,王丽红不确定。

这种事总要过家里那一关,到王丽红和苏玛都读完研究生的时候,婚姻大事提上了日程,王丽红必须要向父母介绍苏玛了。父母知道王丽红要嫁给乌干达人后,明确地表达了反对态度。

这个问题上,王丽红父母看苏玛帅不帅,两国文化差异大不大都显得不重要,关键是电视里关于乌干达的新闻,不是饥荒就是恐袭,掌上明珠的跨国婚姻不嫁发达国家,反而嫁到最落后的乌干达,他们怎么能放心。

而且乌干达是一夫多妻制国家,要是苏玛结婚后再娶老婆,那不是会毁了他们宝贝女儿的一生。

王丽红在家庭的压力下也犹豫起来,接受父母安排,到在日本的姐姐处“逃婚”,让时间和空间来给她和苏玛的这段感情下结论。苏玛认定了王丽红,赶到日本向王丽红表明矢志不渝的心意。

受到感动的王丽红带着苏玛回家,一起做父母的工作。苏玛向王丽红的父母发誓,不管乌干达是什么样的婚姻制度,他一生只和王丽红一人是夫妻,绝不会娶第二个女人。

见两人爱得真切,开通的王丽红父母,也不愿让女儿伤心,同意了这门婚事。婚礼的时候,来道贺的亲朋为王丽红和苏玛送上祝福,同时,很多人也在为王丽红的未来暗暗担心。

婚后王丽红和苏玛先在中国生活了一段时间,生下一个孩子后,年,王丽红随苏玛回到乌干达。

清华北大被称为“国外名校预科班”,这两个学校的毕业生,出国留学率排得上我国高校之最,按年统计的数据,留学后留在国外的比例,达到百分之八十一。这两所我国巅峰大学的毕业生,普遍都很优秀,留在国外能获得很好的发展。

不过留在国外都是留在欧美发达国家,追求更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像王丽红这样把自己嫁到乌干达,不要说清华北大毕业生,就算农村女青年都未必愿意。

乌干达不仅贫穷、落后,妇女地位也非常低。在家女儿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要嫁给谁父母说了算,即使嫁给老头、残疾人,女儿都不能拒绝。

嫁人后妻子就是丈夫的私有财产,一切听从丈夫的安排。丈夫回家妻子必须马上到门口跪迎,如实回答丈夫的问话。

丈夫死后妻子不得自行改嫁,先要看丈夫的兄弟要不要,按照兄弟排行依次决定,如果都不要,才能改嫁。改嫁可以带走女儿,儿子必须留在前夫家。

这些习俗王丽红和苏玛的家庭肯定不会遵守,不过王丽红生活在这种氛围中,也不会觉得好受。

王丽红到乌干达的十来年中,乌干达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反*府武装的袭击却持续不断。其中反*府武装的“圣灵*”最为凶残,令人发指的恶行让世界震惊。

“圣灵*”建立的时候,王丽红还在清华大学读本科。“圣灵*”头领旨在建立*教合一的*权,为达到目的,诱拐、使用童*,虐杀平民无所不为。

“圣灵*”自建立以来,绑架、训练了六万六千多名童*参与恐怖活动,造成乌干达两百多万人无家可归。

那个时期乌干达的总人口还不到三千万,恐怖活动的波及面,让这个国家成了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之一。

“圣灵*”的头目都是些没有人性的恶魔,他们让童*去绑架儿童,为防止童*逃跑,很多童*被强迫杀死自己父母或其他亲人,这样童*在社会不容和“圣灵*”惩罚的双重恐惧中,就只能扼杀掉反叛的念头。

年,“圣灵*”绑架了拉瓦拉女子中学百余名女生,这是该组织上千起绑架中,绑架人数最多的一次。

在乌干达北部,该组织平均每天绑架五到十名儿童,比传说中专抓小孩的妖怪还要可怕。

英国“卫报”曾报道,绑架来的女孩,选出六十名长得漂亮的给首领做妾,剩下的则奖赏给手下有“功”的士兵。

一个十三岁的叛逃女孩告诉记者,“圣灵*”头目为杜绝女孩们逃跑的念头,曾让她和其他女孩,用藤条把一个男孩活活抽死。

王丽红到乌干达的很长一段时期,“圣灵*”在乌干达的活动都很猖獗。但为了爱情,为了帮助苏玛实现改变祖国的心愿,王丽红还是放弃优越、安宁的环境,跟随苏玛来到了乌干达。

在乌干达,苏玛带着王丽红回到自己的部落。苏玛的父亲是部落酋长,乌干达部落的酋长,和石油国的酋长有云泥之别,不仅没有豪宅、豪车,部落连电和自来水都没有。

苏玛的父亲只有妻子的数量,可以和石油国的酋长比肩,他有十几个妻子,给苏玛生了四十多个兄弟姐妹,王丽红到乌干达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亲戚。

由于信仰原因,部落的妇女都要蒙面,王丽红入乡随俗,也头披白纱巾遮面。出去挑水也不能摘下。

王丽红在体验乌干达部落生活,苏玛看着却心疼妻子,经常抢着帮王丽红挑水。丈夫帮妻子挑水这还了得,要不是看在王丽红是“老外”的份上,酋长可能就要按部落规矩严惩王丽红了。

吃饭是个更大的问题,虽说王丽红有心走一方体验一方食物,但部落的主食鱼干却让王丽红难以忍受,第一口吃下去,浓烈的腥臭味就让王丽红呕吐起来。

在大城市吃不惯可以找餐馆换其他的食物,在部落里却换不了。吃不好饭身体会垮,苏玛可不允许部落生活毁了爱妻的健康,他在食材、配料不足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尽力为王丽红做一些合口味的食物,虽然算不上是美食,但可以保证王丽红在部落不会因吃不惯挨饿。

当苏玛带着王丽红回到祖国乌干达,不是要继承酋长的位置,他要干一番事业,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在部落呆了一段时间,王丽红和苏玛来到大城市,经营起一家医疗器材公司。

乌干达的医疗水平很落后,医疗器材市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苏玛和王丽红懂英语、汉语、乌干达语,又在中国和乌干达都有渠道,中国的医疗器材性价比也可以主打乌干达市场,苏玛把医疗器材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

苏玛和王丽红的事业走上正轨,王丽红也渐渐适应了乌干达的生活,岁月充满了幸福的味道,没想到不幸的事突然发生了。

王丽红和苏玛的第四个孩子,在一岁的时候染上疟疾,这在中国算不上大病,可在乌干达,王丽红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离开了人世。

这件事对王丽红打击很大,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在疗伤。悲痛不能消除落后,王丽红痛定思痛,想要为乌干达做点什么。

在王丽红到乌干达十六年后,“圣灵*”基本已被*府剿灭,残部逃离乌干达,乌干达的社会的安定性有了很大提高。

这种情况下,王丽红决定在乌干达办教育。提高孩子的素质,是乌干达美好未来的基础,苏玛到清华留学也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很支持妻子的决定。

年,王丽红和苏玛用经商所得的资金,买下首都坎帕拉附近的一所中学,由王丽红经营。

王丽红给学校起了个中文名字叫“鲁扬子中学”,学校学费和生活费都很低,贫困家庭的孩子还可以免除费用,王丽红不打算用学校来盈利,她真心实意要为乌干达的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告慰她的丧子之痛。

苏玛继续经营公司,做王丽红学校的后盾,王丽红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的建设中。

这个时期我国和乌干达的经济交往趋于密切,王丽红就在学校开设了中文课程,学生们掌握中文,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同时王丽红通过中文课程,向学生传播中国文化,也在中文教学中一解自己的思乡之情。

有王丽红的存在,鲁扬子中学成了乌干达唯一有中文老师的中学,在王丽红的精心管理下,鲁扬子中学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大,想让孩子学中文的家长也更多。

可学校只有一所,为了让更多的乌干达孩子能够学习中文,王丽红计划开设中文师资培训班,让乌干达本地的老师掌握中文,把中文教学带到更多的乌干达学校。

要培训汉语师资,靠王丽红单打独斗肯定不行。正好年,乌干达首个孔子学院在麦克雷雷大学成立,中国的合作院校是湘潭大学。

这所孔子学院经过几年的发展,于年以鲁扬子中学为教学点,开办了首期乌干达本土汉语教学培训班。

培训时间只有九个月,乌干达的老师要从汉语零基础,达到汉语教学的标准,难度相当大。

不过参加培训的老师都很投入。从早上八点学习到晚上十点,没有人抱怨,都盼着能掌握中文,为自己的事业拓展空间。

经过九个月艰苦的强化学习,12月20日,第一批乌干达汉语教学培训班的结业典礼,在鲁扬子中学举行,有33名老师拿到了结业证。

“虽然学中文不容易,但经过9个月的不懈努力,我们的汉字写得越来越好,中文也说得越来越流利了。”

女老师阿杜科·萨拉来自乌干达东部特索中学,她拿到了结业证,对掌握中文更加有信心。都说非洲人具有语言天赋,能在九个月掌握汉语基础确实很了得。

“我们已经做好了回各自学校教中文的准备。相信不久,中文教学将在乌干达全国各地的中学铺展开来。”阿斯拉夫是卡文佩穆斯林中学的英语和文学老师,他的希望也是王丽红的希望。

中文教学在乌干达的推广,既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又能加深中乌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苏玛携手王丽红,正在实现他到清华留学时确立的志愿。

首次结业典礼规格较高,中国驻乌干达大使、乌干达总统事务部长都在结业典礼上致词,王丽红创办的鲁扬子中学迎来了一个高光时刻。

当初接手这所学校时,学校的基础设施破败不堪,师资良莠不齐,王丽红为这所学校的发展费尽了心血,才让鲁扬子中学有今天的成就。

时任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郑竹强致词说:“虽然在乌干达有很多中国人会说英语,但很难找到一个能把汉语说得很好的乌干达人。随着中乌两国经济关系不断加深,有必要打破语言障碍,以便更好地相互了解。”

大使讲的那种局面很快就会有根本性的改观,乌干达国家课程开发中心主任巴谷玛预计,随着乌干达本土汉语师资培训班的进一步开办,四年之后,会讲汉语的乌干达学生将达到六万。

代表乌干达议长出席结业典礼的总统事务部长,对这样的前景很期待,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增进乌中了解和友谊,特别是在贸易投资、社会交往等方面获得更好的机遇。”

作为先行者,中乌友谊的发展有王丽红的一份功劳,王丽红取得的成就,又和祖国的腾飞息息相关。

年,BBC对王丽红的事迹做了报道,标题“一则爱情故事如何成为中非关系蓬勃发展的完美榜样”很好地点明了王丽红和苏玛跨国婚姻的时代性。

BBC的记者称王丽红和苏玛是“中乌关系发展的完美榜样”。她指出,王丽红随苏玛在乌干达的时期,“见证了中国和乌干达经济关系的大幅提升,他们把握了这个机会。”

报道还提到从西安到乌干达教授中文的一位女老师,行前家人劝她不要到有“疾病和战乱”的非洲,但这位女老师还是在年来到乌干达,参与汉语师资培训项目。

“来了之后,我改变了对非洲的固有印象。回到中国后,我会把非洲真实的一面告诉在中国的朋友,希望他们改变对非洲的看法。”这位女老师对乌干达的观感,一定和王丽红刚到乌干达时大不一样。

二十多年后,乌干达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王丽红希望通过加强中乌的双赢合作,能够让乌干达持续发展,她丧子的悲剧不会再在乌干达母亲的身上重演。

她计划到今年能培训出一百名乌干达本土中文老师,把汉语推广到五十所中学,祝愿她的目标能够实现。

除了开办汉语师资培训班,王丽红还通过多种方式,推动乌干达和中国的交流。

年9月,王丽红以鲁扬子教育基金会董事长的名义,和乌干达教体部部长,应中国“绿茵工程”的邀请,率领十五名乌干达中学生组成的首个乌干达中学生代表团,赴北京参加“和平的旗帜”活动。

到北京几个月前,王丽红签署了《中国乌干达青少年“和平之家”项目合作备忘录》,可是如何很好地展示乌干达,以及手续、经费等问题却深深困扰着她。她曾一度想要放弃,想着她嫁给苏玛到乌干达的初心,她又咬牙坚持下来。

三个月的筹备,确定代表团的名单,办护照,节目的准备,校服定制,背什么样的书包,都是王丽红亲力亲为,还没有出行,她已经累得精疲力竭。

到了北京,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参加一个个活动,表演的乌干达舞蹈和中国古典舞深受观众欢迎,王丽红觉得一切都值了。

在忙着出访北京期间,王丽红还参与筹办了在鲁扬子中学举办的,“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乌干达赛区决赛。

鲁扬子中学中文名叫李和平的学生,以“汉语让我更开阔”的演讲,获得决赛第一名,坎帕拉英国学校的安努获得第二名,两人得到了到北京参加总决赛的资格。

王丽红创办的鲁扬子中学,通过推广汉语的各种项目,已经成为了中乌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王丽红远嫁乌干达的经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具体范例,她的作为不负清华才女的称号。

清华北大培养的人才,很多都在发达国家取得成功,也把国外的尖端资讯带给了祖国,这同样是对祖国的贡献。

王丽红作为清华北大培养的人才之一,“人往低处走”,在落后的乌干达发挥自己的能力,用二十多年的时间,画出了一幅别样的风景,成了她母校一个难得的骄傲,相信她的母校清华大学会以她为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